佛教中的石雕四大天王形象
更新時間:02-22 15:25 點擊次數:48 次
一般佛教寺院,進入山門之后,第一重殿就是天王殿,殿中間供彌勒菩薩,面向南;彌勒菩薩像后供韋馱天,面向北。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。
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中就有四天王的形象。在中國的石窟中,四天王作為護法形象也經常出現。
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,俗稱“四大金剛”是錯誤的。應該叫護世四天王,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,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,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須彌山腰,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,天王殿因此得名。相傳住在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。
四大天王的來歷和佛教的宇宙觀有關。佛教分宇宙為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在三界中,欲界為最低一界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阿修羅、人及一部分天神居于此界。欲界的天有六重即“六欲天”,第一重即四大天王的住處。
佛經上說四大天王就在須彌山山腰,那時聳立著健陀羅山峰,稱須陀四寶山,此山有四山峰,高三百三十六萬里?!八膶毸?東面黃金,西面白銀,南面琉璃,北面瑪瑙”。天王各居一山,他們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,即佛教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、南贍部洲、西牛貨洲、北俱盧洲。故四天王又稱“護世四天王”。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,輔佑四天王守護空間十方,即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以及上下。四天王手下又各有八位大將,幫助管理各處山河、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