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時期的石獅子雕塑風格
獅子并非我國土生土長的,傳說它是在東漢時期由安息國(今伊朗)傳入我國的。獅子被視為猙獰之獸,在中國傳統建筑中,人們根據它的兇猛性格,設計出石獅子雕塑,并賦予它以特殊的使命——護衛。所以,今天我們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門兩旁,甚至房梁、屋頂上,都有獅子雕塑,它們守護著主人并顯示著主人的威勢。
從歷史的發展來考察,不同時期的獅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風格。
唐代順陵位于陜西咸陽城之北,其四方門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獅子作護衛。這些石雕獅子造型夸張、體形高大,腿和爪都特別粗大壯實,腳爪扣地,仿佛入土三分,顯得非常有力。這些石獅,立者作昂首行進狀,蹲者呈張口挺胸勢,整體形象使人望而生畏。北宋皇陵都統一建造在河南鞏縣,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,其中石獅也不少。這些宋代石獅子的造型,比起唐代的獅子,更具有寫實性,大小更接近獅子原型。獅子的頭及頭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實,其四肢和獅身輪廓雖也用了夸張手法,但獅子的整體形象卻不如唐代石獅那么威武有力了。
明清時期,建筑中留存下來的石獅子雕塑更多,在宮殿、園林、寺廟、王府里,不同造型的石獅子,銅獅子、鐵獅子比比皆是。它們的形象更寫實了,造型比過去復雜,細部刻畫多,四肢有肌肉的起伏,頭上有卷毛,身上戴著鈴鐺,卻不注意獅子整體造型的氣勢,失去了獅子威武的神態。故宮寧壽殿門前的銅獅子,為了強調護門獅子的獰厲,將其腿部的肌肉表現得特別鼓凸,嘴張得很大,露出很尖的牙齒,但這樣一來,獅子反而失掉了整體的雄威。
石獅子雕塑作為一種藝術創作,它的風格特征和那個時代的特征相符合。唐代統一中國,進入了一個政治上相對穩定,經濟上繁榮昌盛的時期。這個時期建筑風格上的特點是:規模宏大,氣魄雄偉,突出建筑藝術上的大效果,壯麗而不纖巧。我們從唐代留下來的石獅子上也看到了這種風格。宋代建筑,從技術上看,比前代更趨成熟,但就其建筑藝術風格來看,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麗的方向,在總體上氣勢大不如前。這個特點在石獅子雕塑上也很明顯地反映出來了。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,政治上保守腐朽,在建筑和其他藝術上都表現出一種追求繁瑣綺麗的風氣,工藝品上堆砌玉石珍寶,建筑裝修上鑲嵌琺瑯玉石,藝術之高低仿佛與金銀財寶的多少成了簡單的正比。所以我們發現清朝的獅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- 上一篇:大型石雕送子觀音雕像生產加工中
- 下一篇:惠安石雕大型天后娘娘媽祖坐姿雕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