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雕舍利塔 納骨塔 佛塔雕刻及構造
更新時間:02-22 11:40 點擊次數:56 次
安置舍利的塔義稱作舍利浮圖、骨塔。
舍利塔,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,因塔內存放舍利子而得名,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。禮拜舍利寶塔是人們表達對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。“舍利子”為個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結晶。也是說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見證,可以堅定弟子修行。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薩,頂禮參拜,誠心供養。
那么,石雕舍利塔 納骨塔 佛塔雕刻及構造是怎樣的呢,九龍星園林古建來解答:
(一)構造:塔有虛實兩種,其構造方法也因此而有簡單繁復的分別,就虛質之塔來說,如兼及供人登臨者,內必有梯,可以扶登,外必有門,可以屬目。門外有廊,可以行走,廊外有欄,可以憑之望遠,亦可用以防險。逐層欄外,或有飛檐翹起,如鳥翼垂空,檐下懸金屬之鐸,隨風和鳴,鏗鏘遠聞,這為一般的情形。
(二)雕刻:每座塔內部必有各種點綴,最低限度也會刻一二種碑記,敘述創造的動機及其經過,以資紀念。其次常雕刻一部分佛教經典,用作舍利供奉。因為一般把經典稱為法身舍利,而靈骨則為生身舍利。塔內所刻經典最長者為綏遠的大明寺塔,塔內刻有《華嚴經》全部。
(三)儲藏:古來造塔常將許多名貴寶物納于塔的內部,但以舍利、經卷、佛像三項最為普遍,其余皆為附屬品。如《秀州普照院多寶塔記:記載:“塔有七級,每級藏法華寶篋各一帙,下級加以金銀為文字,頂層安相輪經九十九本,基下瘞以臥佛舍利,白余經卷塔像,不復具數。中門塑多寶釋迦立坐之像,眾寶莊校,極為嚴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