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孔子雕塑的深刻文化意義
更新時間:02-22 11:42 點擊次數:34 次
在學校中,孔子石像掩映在鮮花松柏下。孔子作為一位文化圣人,他所創立的儒家文化成為貫穿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思想中樞,在他的影響下,無數被這一文化激勵過的,熏陶過的,教化過的炎黃子孫,從小以天下為己任,“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”,有了這種文化的哺育,產生了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的屈原, 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顧炎武, 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”的周恩來,以及無數勤學苦讀,嚴以律己,志存高遠的莘莘學子,才出現了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數百年”的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。
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始祖,在校園里他又成為一名全職的教育者,每當課余時間,學生簇擁在孔子石雕像周圍,仰視他的慈祥,感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。
孔子雕塑不露大拇指,象征謙恭,四指并攏,代表四海之內皆兄弟,天下大同。面部表情“溫而厲,威而不猛,恭而安”。體現莊嚴慈祥,和藹和諧,謙和智慧的萬世師表形象。
我們的校園孔子雕塑尊重歷史依據、約定俗成印象,準確體現其偉大思想家、教育家及中國傳統文化形象的代表身份,形神俱佳。其神態以唐代吳道子的孔子像為樣本,在形象上,服飾、姿勢以孔子行教圖為依據,年齡掌握在60歲至70歲之間,面部表情溫文爾雅。體現出孔子莊嚴慈祥,謙和智慧的萬世師表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