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十八羅漢,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,但是如果讓您說出所有的羅漢,可能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。即使您知道一些,也可能是在電視中看到的,如降龍羅漢、伏虎羅漢、布袋羅漢。
據說十八羅漢是如來佛的十八個弟子。其中有兩個尊者和十六個羅漢,因此被稱為十八羅漢。在唐初被稱為十六羅漢,而在唐末被稱為十八羅漢。直到宋代才流行。據說這也是宋代文化繁榮的原因之一。
十八羅漢也稱十八尊者,分別是:
第一位是坐鹿尊者。他曾經乘坐他的鹿騎進入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。

第二位是歡喜尊者。他清楚世間一切善惡丑,所以在很就很久以前他是在古代印度做一名雄辯家,他在辯論時常帶笑容,所以叫歡喜尊者。

第三位是舉缽尊者。舉缽尊者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,所以手里一直拿著缽。

第四位是托塔尊者。托塔尊者是佛陀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,因為佛主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。

第五位是靜坐尊者。靜坐尊者又名大力尊者,因為他過去是武士出生,所以力大無窮,能搬動任何重物。

第六位是過江尊者。他是一名賢者,過江似蜻蜓點水。

第七位是騎象尊者。騎象尊者是佛主的侍者,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。

第八位是笑獅尊者。意思為金剛子,原是一名獵人,因為學佛,所以不再殺生,獅子來謝,故有此名。

第九位是開心尊者。叫開心尊者,其中典故是開心尊者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,曾袒露其心,使人覺知佛于心中,所以就叫做開心尊者。

第十位是探手尊者。探手尊者是一個路邊生,因打坐完經常把手舉起伸懶腰,所以叫探手尊者。

第十一位是沉思尊者。沉思尊者是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,佛陀十大弟子中,佛法道行是居首位的。

第十二位是挖耳尊者。意思為龍軍,習慣上稱那先比丘,以論耳根清凈聞名,所以稱挖耳尊者。

第十三位是布袋尊者。因為經常背著一個布袋,每時都是笑口常開,現今也被叫做布袋彌勒。

第十四位是芭蕉尊者。因為他是出家后常在芭蕉樹下修行,有一天終于在芭蕉樹下修成正果,所以叫芭蕉尊者。

第十五位是長眉尊者。跟騎象尊者一樣,也是佛的侍者,傳說自從出生時就有了兩條長眉了,所以叫做長眉尊者。

第十六位是看門尊者。是半托迦的弟弟,為人盡忠職守。

第十七位是降龍尊者。早在古印度之時龍王偷佛經,他就降服過龍王,奪回佛經,立了大功,所以叫做降龍尊者。

第十八位是伏虎尊者。因為在寺廟外經常遇到有一只饑餓的老虎,他把他的齋飯分給這只老虎吃,時間一長,猛虎就被他降服了,常和他一起玩耍,故稱他為“伏虎尊者”。
